-
-
除了邓超彭于晏,韩寒的新片最值得关注的还有他
- 类型
- 版本
- 国家
- 导演
- 主演
- 内容
刚杀青没多久,韩寒第二部导演作品《乘风破浪》来年就要在春节档上映了。春节档近年成为影市里兵家必争之档,短短几周甚至可以产生全国一年票房的百分之二三十。今年宣布定档新春的片子更是多达十几部,类型各种眼花缭乱,排片表比高三课程表看着还晕。可《乘风破浪》很好认。尽管现在放出来的信息不多,不太清楚它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,这都不重要。韩寒拍的电影,那必然是“韩寒类型”。他这样人、书、影一体,被强烈辨识的例子极
刚杀青没多久,韩寒第二部导演作品《乘风破浪》来年就要在春节档上映了。
春节档近年成为影市里兵家必争之档,短短几周甚至可以产生全国一年票房的百分之二三十。今年宣布定档新春的片子更是多达十几部,类型各种眼花缭乱,排片表比高三课程表看着还晕。
可《乘风破浪》很好认。尽管现在放出来的信息不多,不太清楚它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,这都不重要。韩寒拍的电影,那必然是“韩寒类型”。他这样人、书、影一体,被强烈辨识的例子极少。另一个能类比的,只能(又)是郭敬明了。
《乘风破浪》两大主角是邓超和彭于晏。超哥近年貌似心中的风骚劲被彻底释放了,导演和出演了不少爆笑喜剧。彭于晏则不断挑战拓宽戏路,同时磨练肌肉和演技。两位演员都自有一套方式,在大银幕上立足。
在神秘的剧组一点点的抖包袱下,相继释出了让人惊喜的演员阵容:有赵丽颖、甚至有当红歌手李荣浩。其中让小格对影片信心再加一成的,是阵容里的青年演员——董子健。
董子健从2012年的《青春派》出道之后,参演了不少青春片。虽说这几年充斥着各种分手堕胎、消费怀旧的情节,貌似被大家搞臭了。但客观的说,董子健的接演的青春片,可不是这一路。
光看2016年他的片单,你就可以嗅到他接片触感的敏锐:小成本艺术片《德兰》,饰演八零年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信贷员;贾樟柯野心之作《山河故人》,演出深陷迷茫忘年恋的移民;《少年巴比伦》,再次回到旧时代,扮演一个在工厂上班的生猛青年。
(《德兰》剧照)
年少成名,跟不少重磅导演合作,对许多新演员来说,这样的机会并不多。也许不能否认,这里面有家庭的帮衬。董子健的父母都是演艺界人士,母亲王京花是国内第一代的文化经纪人,带过无数大牌艺人,圈内资历不能说不深。
在国内外,“影二代”其实不少,这里面还分为拼爹的、和有实力的。董子健无疑是有实力那边的。否则很难解释,他为什么不断被文艺片导演相中——文艺片恰恰是更需要有演技,能沉淀的演员。
得天独厚的家庭,加上内外兼修的条件,让董子健有新演员鲜见的从容。他不需要像许多新人,得违背自己意愿去演很多不喜欢的角色,可以更“严选”的接片。这反倒帮助了他的成长。优渥的空间,有时更能滋养内心,找到自己真正的诉求,进而成长。
有着这样接戏眼光的董子健,让《乘风破浪》更有了多一分质量保证。在影片发布会后,小董第一时间接受了我们的采访。
“我的角色是个迷。”
记者:小董你好!《乘风破浪》目前透露出来的信息很少,很神秘,能否简单透露一下你出演的角色呢?
董子健:你好!我的角色是个迷吧。我觉得是等上映那天才会让大家知道,应该会让大家很惊讶,每个人身边都会认识这样的人。
记者:这次跟邓超、彭于晏他们合作,觉得怎样?片场有什么趣事吗
董子健:还行吧,我就记得挺开心的。不太记得具体有什么了。好玩的是,彭哥喝酒喝吐了,超哥也一直在开玩笑,夜戏比较多。私下里会逗逗贫啊,开开玩笑。
韩寒的效率、作家思维拍片
记者:之前读过韩寒的作品吗?
董子健:读过《三重门》、《我想和世界谈谈》,也读过短篇集,不过忘了叫什么,我还记得是在台湾买的。还看过电影《后会无期》。
记者:韩寒是个对八零九零后一代蛮有影响力的作家。在你身边,你能感受到这种影响吗?
董子健:因为我是一个从来不会被别人影响的人。但我觉得韩寒在大家心中的位置一直是很高的,很少有这么有特点的作家出现。
记者:韩寒的本职是作家,他的导演方式和你过去合作的,专业出身导演有什么不同吗?
董子健:不会太不同,因为这是韩寒的第二部戏。我觉得他已经有了导演应该有的样子,很多思路他也都很清楚,包括机位、包括美术包括特效,所有他都很清楚。
记者:刚才的发布会也体现了,韩寒是个很有效率的人,他这种效率你能在片场里感受到吗?
董子健:很多东西都是同时在做,他其实脑子里很清楚。像他说的,很多东西都前置,他把很多要想的东西在前期已经想好了。不像我们现在很多电影,先拍、再想,再怎么怎么样。他其实脑子里已经非常清楚,我觉得这也是作家的一个习惯,他用文字就已经把很多东西都体现出来。
“看完就忘,是一个特别好的体验”
记者:你之前表示过想去国外学习,现在有想去的计划吗?
董子健:还没有,还是很想去。
记者:想学导演还是表演呢?
董子健:之前我想去国外学个导演或怎么样。但现在多我来说,我觉得去国外学个语言,生活两三个月,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。
记者:你现在应该挺忙的,能空出时间去学习吗?
董子健:现在挺难,但我希望明年有,现在这么看起来明年估计也难。
记者:你一直表示想做导演,现在在筹备中吗?
董子健:现在尝试在做。其实有很多题材都在准备。有一个觉得差不多的,题材先保密,它是一个很生活、很真实的题材,不是戏剧冲突很强的那种。
记者:你参演的多部作品,都有八九十年代的背景,是不是对那个年代有特殊情结呢?
董子健:我觉得电影都是导演们的情结,正好这些导演都找到了我。可能觉得我比较适合他们心中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那种青春。但我觉得,对于我来说,青春都是相同的,每个人不管哪个年代,可能背景不同、经历的事不同,但青春给大家的感觉都是相同的。
记者:谈谈你说过看的第一部电影,是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吗?
董子健:嗯,对它都是片段式的印象。当时我看了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后,它讲了什么我都不记得。我只记得我趴在床上,看那个电视里,好像还录像带放的。而且我的印象很奇怪,是黑白的,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记忆,可能是记忆有了偏差吧。
(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里的黑白画面)
记者:可不可以说,《阳光》是影响你挺大的电影,包括在你后来的接片上。
董子健:可以说是,我记得当时我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,要写影评嘛,我写了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。
记者:你平时有阅读的习惯吧?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作家?
董子健:最近少。(记者:比如你提过的米兰·昆德拉?)那太早了,那是我还在装逼的时候,特别内个什么的时候。
我记不住外国人的名字,像《追风筝的人》那个作家,包括《霍乱时期爱情》那个作家,还有《异乡人》那个作家(注:分别是卡勒德·胡赛尼、马尔克斯、加缪)。其实好多作家,都很特别,很有特色。但我记不住大家的名字,有时候我作品名字都不住。我有时候记得讲的故事,有时候故事记不住,我只能记得作品的名字。都不一定,但我觉得不重要,我觉得很多东西看完了就忘,是一个特别好的体验。
记者:为什么呢?
董子健:因为我觉得它变成你记忆的一部分,而不是你在纠结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,我要跟别人说,唉,我看了《米格尔街》,米格街分了多少多少段落,每个段落讲了不一样的人物,怎么样讲的。我不需要去跟别人分享这个,而你看书之后那个体会是比较重要的。